各二级学院(部、中心)、各部门:
202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省市合作”课题(以下简称“省市合作规划课题”)、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以下简称“市规划重点课题”)申报工作自即日起开始。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决策部署,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举,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形成一批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绍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贡献社科力量。
二、课题类别
此次申报的课题分为省市合作规划课题和市规划重点课题。其中,省市合作规划课题不设课题指南,申报者可参考2025年度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南,也可根据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专长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按省社科工作办的统一要求,由市社科工作办组织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省社科工作办审核后立项发文,课题级别为省规划一般课题。
市规划重点课题分为指南课题、基地智库(学会)专项课题、思政(马克思主义)专项课题、地方特色课题。指南课题是根据绍兴市202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研究选题。《课题指南》(见附件一)提供了本年度全市社科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以供申报者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时参考,选题须注重研究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指南》的具体条目只列出研究系列的范围和重点,申报者可根据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专长确定研究方向,细化具体题目,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申报。基地智库(学会)专项课题要求各单位体现集群研究和系统研究的优势,结合研究特色和研究方向进行选题,突出问题意识,体现战略性、操作性。思政(马克思主义)专项课题面向社会各界思政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发解读;围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加强课程思政、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深入分析当前社会思潮发展动向,研究如何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有力有效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等。地方特色课题重点研究最具绍兴地方特色的学科和项目,要求课题选题偏重于基础理论性研究,力求开展居于学科前沿的原创性研究。
三、申报对象和要求
1.省市合作规划课题的申报对象为:绍兴市辖区内除部、省属本科院校之外的高校、党校、社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青年学者。对青年学者的界定:35周岁以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学者和35—40周岁(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未获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学者。同时,申报人有在研省部级及以上社科课题未结题的(截止到本通知发布之日,以结题证书日期为准),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课题等被撤题或终止,或有其他科研信誉不良记录被通报批评且尚在申报资格限制期内的,不得申报。
2.市规划重点课题的申报对象为:绍兴市社联下属学会、研究会,在绍高校、党校、社科院、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相关单位科研人员。基地智库(学会)专项课题仅限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市社联下属学会、研究会的相关科研人员申报。申报人有在研市规划重点课题未结题的(截止到本通知发布之日,以结题证书日期为准),或有其他科研信誉不良记录尚在申报资格限制期内的,不得申报。
3.课题申报者(负责人)须保证所申请的课题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以已有相同或相近内容成果(含博士、硕士论文)或其他在研课题,申报核心研究内容雷同的课题。凡在课题申请中弄虚作假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申报与立项
1.申报者(负责人)可同时申报省市合作规划课题和市规划重点课题,但不可同时立项,须在附件二申报表中明确申报课题层级。申报者(负责人)在申报市规划重点课题时只能申报1项课题,参与其他申报项目不得超过2项。各类课题统一申报,梯度评审。
2.各申报单位、个人须按要求提交申报材料,经推荐单位审核签章后送交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根据申报课题的课题论证情况进行初审后,提交专家组进行价值评估。
3.省市合作规划课题立项总数根据申报数量、历年课题结题比例等情况,由省社科工作办下达。每项资助研究经费参照省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执行。最终成果形式须为著作或论文,完成时限一般为3年(具体根据立项文件确定)。课题的中期管理、结题等由省社科工作办负责。课题结项要求参照《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4.市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可为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所有课题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或报送领导和相关部门时均须注明:本文(本研究报告)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和课题编号。
其中,立项为指南课题、思政(马克思主义)专项课题、地方特色课题的,择优选取若干项给予经费资助,经鉴定合格结题后一次性结付,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资助课题中属于应用对策类的,须在2026年5月31日前完成。其他类别课题要求在1—2年内完成。
立项为资助课题和基地智库(学会)专项课题的,课题完成后按规定及时报送完整结题材料外,还需提供成果要报1份(《成果要报》应简要叙述该成果最有价值、最能引起学界或领导关注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社会评价,字数3000字左右)。
五、申报时间和申报材料
1.课题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8日,逾期恕不受理。
2.申报时需提交电子版《申报表》(见附件二)《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三),活页内容不得出现申报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一律以PDF格式提交至邮箱njmao@zjyc.edu.cn。不再收取纸质版申报材料,相关格式要求见附件四。
3.申报材料由部门统一送交,请填好《申报课题汇总表》(电子文档,见附件五)连同申报材料一起送交。
望各有关单位加强对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广泛发动,积极申报2025年度省市合作规划课题和市规划重点课题。
联系人:毛老师
联系电话:87760177
办公地点:行政楼208
邮箱:njmao@zjyc.edu.cn
科研管理部
2025年4月10日